
央行降息後 儲蓄險相對具優勢、美元保單首選
央行降息後,儲蓄險相對具優勢、美元保單首選
本文重點 :
「現金為王」己成為投資最重要的原則,美國近零利率,降息使熱錢愈來愈多。
疫情恐慌讓資金不斷尋找避險工具,找來找去仍然發現美元相對安全,美元資產仍是市場主流。對保戶而言,美元保單此時相對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賣相。
「鎖利」美金 - 元大人壽美年多利美元利率變動型增額還本終身保險(FU) : http://bit.ly/2Wpg82L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央銀行宣布降息1碼,儘管金管會對儲蓄險商品很有意見,但IFRS 17確定延後一年上路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引爆全球金融市場恐慌,儲蓄險此時相對仍具保值優勢,其中又以美元保單較易獲青睞。
金管會將在今年7月將儲蓄險保單的身故保障比例拉高,不僅儲蓄險保費變貴,保單收益比例也會變少。不過,央行在連14凍之後,跟著美國的腳步宣布降息1碼的同時,IFRS 17也延後一年實施,反而讓岌岌可危的儲蓄險,可能又起死回生、引起市場關注`。
「國際會計準則17號公報」(IFRS 17),主要是要求壽險業者的負債面採用公允價值表達。保險公司賣出去的儲蓄險利率愈高,遇到現在利率下降時,就得增提更多的準備金,以避免「利差損」,否則就要減少儲蓄險的銷售。現在IFRS 17確定延後到2023年實施,等於讓保險公司取得緩衝的時間。未來在設計新儲蓄險商品時,不用同時面對降息跟IFRS 17雙重壓力,對保戶而言是好事。
另外,從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驗來看,當時美國一樣率先降息並祭出量化鬆(QE)措施,儲蓄險商品的利率也不斷往下調,外界都認為儲蓄險商品已無生存空間。結果一直到2019年,儲蓄險一樣賣得嚇嚇叫,原因在於儲蓄險相對其他金融商品而言,仍兼具保障及保值功能。
央行在金融海嘯後還曾預估,美國的QE早晚會退場,進而導致長期利率走升。換言之,如果當時投保利率比金融海嘯前低的儲蓄險商品,對保戶不見得有利。但8~10年過去了,利率不升反而再降,顯示市場走向誰也說不準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2年壽險業的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曾2度調降,調降前引發儲蓄險及養老險搶購熱潮,全年壽險新契約保費衝到1.19兆元的歷史新高。隨後相關保單保費大幅拉高,買氣下滑,保險公司壽險新契約保費跟著衰退逾2成,保戶不是提前投保,就是保費變貴後買不下手。
全球股市陷入大恐慌之後,「現金為王」己成為投資最重要的原則。即使美國接進零利率,但美元指數仍飆破100,美元資產同步獲得支撐,顯示降息讓熱錢愈來愈多,疫情恐慌又讓資金不斷尋找避險工具,找來找去仍然發現,美元相對安全,遶了一圈,美元資產仍是市場主流。對保戶而言,美元保單此時相對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賣相。
新聞來源:好險網/新聞編輯中心
👉🏻 找儲蓄險? 請到iMarket挑選 👉 iMarket儲蓄險市集 Q & A
2020 年 03 月 24 日
